【程序员证书】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主办,在校生即可报名,线上...
竞赛宗旨:银龄化背景下,每个人都关注在何种建筑中,以何种方式安度晚年。通过优化建筑设计手段,整合适宜的可再生能源技术,让太阳能为建筑带来永续的能源,让建筑为老人创造安全、健康、舒适、便利、绿色的新生活。 竞赛主题:阳光·颐养 竞赛题目:西安生态颐养服务中心项目 泉州生态颐养服务中心项目 主办单位:国际太阳能学会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 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 承办单位: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太阳能建筑专业委员会 协办单位: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冠名单位:台达环境与教育基金会 媒体支持: 《建筑技艺》(AT)杂志 我爱竞赛网 评委会专家: 崔愷:国际建筑师协会副理事,中国建筑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工程设计大师,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Deo Prasad: 国际太阳能学会亚太区主席,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建筑环境系教授。 M.Norbert Fisch:德国不伦瑞克理工大学教授(TU Braunschweig),建筑与太阳能技术学院院长。 Peter Luscuere:荷兰代尔伏特大学 (TU Delft) 建筑系教授。 Mitsuhiro Udagawa:国际太阳能学会日本区主席,日本工学院大学建筑系教授。 杨经文:马来西亚汉沙杨建筑师事务所创始人。 林宪德:台湾绿色建筑委员会主席,台湾成功大学建筑系教授。 仲继寿: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太阳能建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喜文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国际太阳能技术促进转让中心主任,联合国可再生能源国际专家,国际协调员,甘肃自然能源研究所所长。 黄秋平: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副总建筑师。 冯雅: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热工与节能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组委会成员: 由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及冠名单位相关人员组成。办事机构设在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太阳能建筑专业委员会。 评比办法: 1.由组委会审查参赛资格,并确定入围作品。 2.由评委会评选出竞赛获奖作品。 评比标准: 1.参赛作品须符合本竞赛“作品要求”的内容。 2.作品应具有原创性和前瞻性,鼓励创新。 3.作品应满足使用功能、绿色低碳、安全健康的要求,建筑技术与太阳能利用技术具有适配性。 4.作品应充分体现太阳能利用技术对降低建筑使用能耗的作用,在经济、技术层面具有可实施性。 5.作品评定采用百分制,分项分值见下表:
附件1:西安生态颐养服务中心项目 附件2:泉州生态颐养服务中心项目 附件3:专业术语 附件4:参赛者信息表 附件5:作品设计方法报告 奖项设置及奖励形式: 1.综合奖: 一等奖作品:2名 颁发奖杯、证书及人民币50000元奖金(税前); 二等奖作品:4名 颁发奖杯、证书及人民币20000元奖金(税前); 三等奖作品:6名 颁发奖杯、证书及人民币5000元奖金(税前); 优秀奖作品:30名 颁发证书。 2. 优秀设计方法奖:10名 颁发证书及人民币2000元奖金(税前)。 作品设计方法报告内容丰富充实,设计过程记录完整,设计方法新颖。 3. 技术专项奖:名额不限,颁发证书。 作品采用的技术或设计方面具有创新,实用性强。 4. 建筑创意奖:名额不限,颁发证书。 作品规划及建筑设计方面具有独特创意和先导性。 作品要求: 1.建筑设计方面应达到方案设计深度,技术应用方面应有相关的技术图纸和指标。 2. 作品图面、文字表达清楚,数据准确。 3.作品基本内容包括: 3.1简要建筑方案设计说明(限200字以内),包括方案构思、太阳能综合应用技术与设计创新、技术经济指标表等。 3.2项目的竞赛作品需进行竞赛用地范围内的规划设计,总平面图比例为1:500~1:1000(含活动场地及环境设计)。 3.3单体设计: 能充分表达建筑与室内外环境关系的各层平面图、外立面图、剖面图,比例1: 200; 能表现出技术与建筑结合的重点部位、局部详图及节点大样,比例自定;其他相关的技术图、分析图、表等。 3.4建筑效果表现图1~4个。 3.5参赛者须将作品文件编排在840 mm×590 mm的展版区域内(统一采用竖向构图),作品张数应为4或6张。中英文统一使用黑体字。字体大小应符合下列要求:标题字高:25 mm;一级标题字高:20 mm;二级标题字高:15 mm;图名字高:10 mm;中文设计说明字高:8 mm;英文设计说明字高:6 mm;尺寸及标注字高:6 mm。文件分辨率100 dpi,格式为JPG或PDF文件。 4. 参赛者通过竞赛网页上传功能将作品递交竞赛组委会,入围作品由组委会统一编辑板眉、出图、制作展版。 5.作品文字要求:除3.1“建筑方案设计说明”采用中英文外,其他为英文;建议使用附件3中提供的专业术语。 参赛要求: 1.欢迎建筑设计院、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绿色建筑部品研发生产企业等单位,组织专业人员组成竞赛小组参加竞赛。 2.请参赛者访问www.isbdc.cn,按照规定步骤填写注册表,提交后会得到维壹的注册号,即为作品编号,一个作品对应一个注册号。提交作品时把注册号标注在每副作品的左上角,字高6mm。注册时间2016年6月1日~2016年12月31日。 3.参赛者同意组委会公开刊登、出版、展览、应用其作品。 4.被编入获奖作品集的作者,应配合组委会,按照出版要求对作品进行相应调整。 5.参赛者需提交作品设计方法报告,见附件5。 注意事项: 1.参赛作品电子文档和作品设计方法报告须在2017年3月1日前提交组委会,请参赛者访问www.isbdc.cn,并上传文件,不接受其他递交方式。 2.作品中不能出现任何与作者信息有关的标记内容,否则将视其为无效作品。 3.组委会将及时在网上公布入选结果及评比情况,将获奖作品整理出版,并对获奖者予以表彰和奖励。 4.获奖作品集首次出版后 30日内,组委会向获奖作品的创作团队赠样书 2 册。 5.竞赛活动消息发布、竞赛问题解答均可登陆竞赛网站查询。 所有权及版权声明: 参赛者提交作品之前,请详细阅读以下条款,充分理解并表示同意。 依据中国有关法律法规,凡主动提交作品的“参赛者”或“作者”,主办方认为其已经对所提交的作品版权归属作如下不可撤销声明: 1.原创声明 参赛作品是参赛者原创作品,未侵犯任何他人的任何专利、著作权、商标权及其他知识产权;该作品未在报刊、杂志、网站及其他媒体公开发表,未申请专利或进行版权登记,未参加过其他比赛,未以任何形式进入商业渠道。参赛者保证参赛作品终身不以同一作品形式参加其他的设计比赛或转让给他方。否则,主办单位将取消其参赛、入围与获奖资格,收回奖金、奖品及并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参赛作品知识产权归属 为了更广泛推广竞赛成果,所有参赛作品除作者署名权以外的全部著作权归竞赛承办单位及冠名单位所有,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式行使著作权:享有对所属竞赛作品方案进行再设计、生产、销售、展示、出版和宣传的权利;享有自行使用、授权他人使用参赛作品用于实地建设的权利。竞赛主办方对所有参赛作品拥有展示和宣传等权利。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包括参赛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对作品转让、复制、转载、传播、摘编、出版、发行、许可使用等。参赛者同意竞赛承办单位及冠名单位在使用参赛作品时将对其作者予以署名,同时对作品将按出版或建设的要求作技术性处理。参赛作品均不退还。 3.参赛者应对所提交作品的著作权承担责任,凡由于参赛作品而引发的著作权属纠纷均应由作者本人负责。 声明: 1.参与本次竞赛的活动各方(包括参赛者、评委和组委),即表明已接受上述要求。 2.本次竞赛的参赛者,须接受评委会的评审决定作为Z终竞赛结果。 3.组委会对竞赛活动具有Z终的解释权。 4. 为维护参赛者的合法权益,主办方特提请参赛者对本办法的全部条款、特别是“所有权及版权”声明部分予以充分注意。 国际太阳能建筑设计竞赛组委会 网 址:http://www.isbdc.cn/ 组委会联系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车公庄大街19号(100044) 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太阳能建筑专业委员会 联 系人:鞠晓磊、郑晶茹、夏晶晶 联系电话:86-10-88328249 86-10-88328210, 传 真:86-10-88328252 E-MAIL :isbdc2013@126.com QQ交流群:49266054 微信公众号:国际太阳能建筑设计竞赛 我爱竞赛网赛事交流总群
1074183923
商业创业比赛交流群
657101644
设计广告比赛交流群
1135768415
科技IT类比赛交流群
933081808
学科技能比赛交流群
1091708133
选秀歌唱比赛交流群
1058804361
兴趣爱好比赛交流群
1127118024
公益志愿者交流群
1085814915
青年机遇信息交流群
940734658
|